人民網首頁

成都大邑縣:深挖紅色文化資源 凝聚奮進力量

2021年08月24日08:2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近段時間以來,位於成都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聚落,迎來了觀展高潮。“七一”前夕全新開展的《奮斗與輝煌——中國共產黨百年禮贊》展覽,以一整棟樓、約2萬件展品的體量,全面呈現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受到觀眾熱捧。

大邑縣是名動古今的西嶺雪山所在地,也是四川省81個革命老區縣之一,縣內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有5名著名革命烈士和1名著名愛國將領,2處革命戰斗遺址和1個革命烈士陵園,還有以建川博物館和劉氏庄園博物館為代表的安仁博物館紅色資源聚集區。2020年6月,大邑縣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近年來,大邑縣全面梳理、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創新傳播方式,豐富市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讓城市每個角落都散發人文之光、呈現人性之美。紅色IP增進全社會的價值認同,凝聚起了奮進幸福美好生活的強大合力。

加強保護、科學開發,讓城市散發人文之光

今年年初,大邑縣霧山三線記憶展覽館智慧黨建學習站正式啟用。全縣機關、企業黨支部隨即前來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大家參觀展館,上微黨課,重溫入黨誓詞,現場回顧三線建設的光輝歷史,經歷了深刻的精神洗禮。

霧山三線記憶展覽館原是三線建設時期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在地。改革開放以后,光電所搬回大城市,山中的這一片紅磚建筑就逐漸荒廢下來了。近年來,在大邑縣的支持下,這批建筑得到保護修繕和利用,2018年開館成為三線記憶展覽館。

記者在展覽館現場看到,原來的廠房變身展館,三線建設的歷史背景、西南三線建設情況、光電所的輝煌成績等均得以詳細呈現。除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珍貴的老照片,展館還搜集到大量實物,生動再現了當初的生產和生活場景。

目前,霧山三線記憶展覽館已是成都市基層“微黨校”市級示范實踐基地,每年接待約3萬名來自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參觀學習。依托展館建成的三線休閑度假村,在吸引游客遠道前來避暑的同時,推動三線精神更廣泛地傳承和傳播。

革命烈士陵園、靜惠山車耀先廣場、廟灣村“子灣講堂”、建川博物館聚落、劉氏庄園博物館……遍布城鄉、持續完善提升的一處處場館,引導著廣大市民和游客從紅色歷史記憶中重溫黨的光輝歷程、回顧黨的崢嶸歲月,增強奮進的力量。豐富的紅色資源、感人的紅色故事、多元的黨史教育基地,都彰顯著大邑獨特的城市精神。

深入挖掘、豐富內涵,唱響紅色文化主旋律

6月23日,實景劇《西嶺山歌唱紅軍》在大邑縣西嶺鎮橫山崗紅軍墓前拉開帷幕。該劇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嶺山歌的特有藝術形式,講述邱廷楷一家守護紅軍墓的故事,真實呈現了黨和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優良傳統。

橫山崗橫在群山之間,是連接成都、雅安、阿壩三地的重要關隘和戰略要地。1935年,紅軍某部在橫山崗遭遇敵軍阻擊,一名紅軍重傷員被送至山崗下的邱朝先家后,不幸犧牲。邱朝先將這名烈士安葬在自家菜地裡,並堅持為他守墓。1995年,邱朝先去世后,兒子邱廷楷繼續守墓。他至今仍然住在紅軍墓邊,日日照看紅軍墓,跟烈士做伴。

這個感人的守墓故事,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大邑群眾不懈奮斗的力量源泉。1964年,橫山小學的師生在紅軍墓前豎起木質墓碑,1992年,原雙河中小學集體捐資,建成水泥墓碑。每逢清明,附近群眾和中小學生都會自發前來掃墓。

英雄精神歷久彌堅,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大邑縣深入挖掘紅色根脈,不斷豐富內涵,唱響了傳播紅色文化的主旋律。橫山崗紅軍戰斗遺址的戰壕、碉堡、紅軍標語石刻等得到保護和修復,墓旁也已建起了大邑橫山崗紅軍無名烈士紀念碑和紀念館。

創新方式、立體傳播,增進全社會價值認同

“為百姓加餐,努力努力﹔救民族危亡,血戰到底!”榮獲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的革命題材舞劇《努力餐》近日在全國多地巡演,得到廣泛好評。劇中主角、大邑縣革命烈士車耀先的故事在全國持續升溫。

車耀先是成都抗日救亡的主要領導人。《努力餐》用具有濃郁巴蜀地域特色的歌舞,講述他率領地下工作者以“努力餐”樓為掩護,與敵人開展情報斗爭的故事,再現了一代共產黨人為革命理想不怕犧牲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仰。

大邑縣創新形式,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和“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有機融合,深入基層開展百場宣講,聚焦“急難愁盼”化解萬件難事,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成色。

當前,大邑縣正在爭創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安仁長征文化園—悅來車耀先故居—霧山三線展覽館—西嶺長征文化研學基地”紅色文化主題研學線路,“紅色+研學”“紅色+旅游”“紅色+演藝”的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新空間已初步呈現,讓游客獲得高品質旅游體驗的同時,感悟到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紅色力量。

紅色資源賡續紅色基因,革命精神凝聚奮斗偉力。大邑縣以紅色文化為內核,堅守“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初心,踐行“高質量建設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高水平創造文旅大邑幸福美好新生活”的使命,切實把紅色大邑建設得更加可感可及可體驗。

(本報記者 周洪雙 李曉東)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