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用好紅色資源 凝聚奮進力量
紅色資源是最好的基因寶庫,它既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不僅蘊藏著我們“從哪裡來”的精神密碼,更是我們“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標。
太原市著力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研究闡釋,多形式、多維度呈現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教育,讓舊址遺跡成為黨史“教室”,讓文物史料成為黨史“教材”,讓英烈模范成為黨史“教師”,不斷豐富黨史學習教育的方法和內容,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細走實。
用好紅色資源,弘揚革命精神
戰士們用過的棉衣、頭盔、軍號,支前用過的馱筐、獨輪車……陽曲縣店子底村支前紀念館裡,保留著的這些物件仿佛在向人們述說著那段硝煙彌漫的戰爭歲月。店子底村是解放太原戰役的“大后方”,也是著名的“支前模范村”。2009年,店子底村建成中國第一家村級“支前紀念館”,推出以“觀支前館、上支前課、走支前路、體支前情”為主要內容的精品課程和參與式教育體驗活動,目前接待參觀學習人數已累計超過10萬人。
作為一座擁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城市,太原市用心保護好、運用好高君宇故居、中共太原支部舊址、八路軍駐晉辦事處舊址、太原解放紀念館等紅色資源,講好黨史故事,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杜裡坪村是清太徐抗日政府舊址所在,晉源區在此設立紀念館,修繕抗戰時期輸送人員、物資、情報的“紅色小路”,建設多用途演練中心,並以杜裡坪小學原校址為基礎建設“紅色講堂”,切實把杜裡坪打造成了主題黨日活動地、黨性教育實踐地,讓紅色歷史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古交市發掘岔口鄉晉綏八分區機關舊址等革命遺址的資源優勢,把本土紅色資源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開展現場教學,策劃專題黨課、革命歌曲學唱等主題教育活動,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著力打造紅色主題教育實踐基地。
目前,太原市適合開發建設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的革命文物單位共20處,已經建成紀念館、展覽館共11處,今年已經接待參觀學習者約70.1萬人。
講好紅色故事,汲取奮進力量
近日剛剛公布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革命文物百佳講述人”名單中,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副館長楊芸榜上有名,成為太原市唯一入選的講述人。“我們就是要通過講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讓廣大群眾學習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感受蘊含其中的偉大愛國情懷,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楊芸說。
黨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太原市認真梳理中國共產黨領導太原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光輝奮斗歷程,注重講好革命先烈、英雄模范、時代楷模的故事,講好抗疫英雄、脫貧戰士、晉陽工匠、轉型先鋒的故事,講好優秀共產黨員、擔當作為典型、最美時代新人的故事。截至目前,太原市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教育活動8000余場,受眾達67萬余人。
迎澤區打造的“紅動迎澤”雲展廳加載了600余件作品,通過挖掘背后故事,詮釋革命精神、展示革命風貌。展廳運用“5G+超高清+VR”技術,突破傳統展覽的時空地域限制,以3D立體場景為觀眾獻上一場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尖草坪區利用“線上線下講故事”的模式實現“超時空鏈接”,讓紅色故事進入千家萬戶。此外,區委宣傳部協同區委黨校、團區委等部門,把紅色故事融入宣講提綱﹔結合向老黨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工作,邀請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等老兵開設紅色“講武堂”,追憶崢嶸歲月。
傳承好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
8月1日,中國共產黨太原歷史陳列展覽正式面向社會開放,進一步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和青少年了解黨在太原的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圍繞慶祝建黨百年,太原市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開展“百年百課”活動100場、“初心的故事——情景微黨課”50余次、“我心向黨”未成年人教育活動70場等,並先后舉辦多個紅色專題展,通過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在挖掘紅色資源的過程中,我們不是簡單地組織一些展板圖片,而是充分運用文物資料、文獻史料,努力帶給觀展者,特別是青少年沉浸式、互動式的體驗,把紅色基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說。
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我心向黨,思政鑄魂”——新時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系列教育活動》已經通過國家文物局篩選,成功入圍全國24處優秀案例之一。這也是我省唯一一處入圍的2021年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
尖草坪區在全區中小學開展了“百節思政課萬人大學習”黨史宣講活動,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教學資源,將研究成果融入學科教學,開發了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校本課程,推動青少年學生在“潤物無聲”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
銘記革命先輩浴血奮斗的歷史,努力把紅色基因滲入血脈、融入靈魂、化為行動,才能聚集歷久彌堅的強大力量,創造無愧於新時代的光輝業績。截至7月底,太原市已接待全國10所高校、209名師生來並開展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
(本報記者丁園)
來源:山西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