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束懷瑞:“每個黨員都要實干”

2021年08月09日08:4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百名院士的紅色情緣】

“每個黨員都要考慮一下自己應該做什麼,能做成哪些事情。定好了方向,堅持下去,要腳踏實地去干。雖然我已經90多歲了,但仍然要和大家一樣繼續奮斗、實干。”

慢慢地挺起胸膛,一位年過九旬的老人努力站得筆直,目視前方,神情庄重。“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在胸前閃耀的那一刻,老人開懷地笑了,踏實和滿足躍上他滄桑的面龐。

他是與果樹相伴70載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束懷瑞。入黨68年,集畢生之力,他隻干了一件事——研究果樹根系和果樹營養,找尋讓果樹豐產增收、提質增效的秘訣,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談到與黨的“初識”,束懷瑞未加思索地把時針撥回到年少時。

那是1948年濟南解放的時候,19歲的束懷瑞親眼所見,“這樣一支愛民為民的人民解放軍、一群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干部進了城,又有誰不對共產黨心向往之”。

1953年7月2日,束懷瑞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時,老書記華山語重心長地說:“黨員要成為標兵和楷模,黨員要勇於擔當重任。”這句話,束懷瑞一生謹記,任日晒雨淋、風霜相逼,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他未曾忘卻。

“果樹種植在大地上,農業科研人員也不能離開土地,要關注農業、關心農民,對農民負責。”作為農業科學家,這是束懷瑞的工作准則。

1982年,沂蒙山區,5萬余畝蘋果樹面臨絕產。年過五旬的束懷瑞挺身而出,帶著學生一頭扎進了果園,每天挖土分析測量,從天亮忙到天黑。為了不給老鄉添負擔,餓了就啃口燒餅,累了就在地頭歇會兒。日復一日地試驗,他提出簡單易行的“地膜覆蓋穴貯肥水”技術。一經實施,第二年,七八年不結果的10畝蘋果園結了果,果園每畝增產200公斤以上。這項技術,至今仍在我國西部干旱地區廣泛應用。

束懷瑞常常稱自己是“有點專業知識的農民”,“農民致富后的笑臉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回饋。”70年科研生涯,近一半時間都在果園田地裡度過,他心中最挂念的,始終是農民。

為三農事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更被他視為職責所在。為入學新生、畢業生上思政課,為青年黨員上黨課是他多年的堅持。新中國果樹學發展史、山東農業大學校史中的紅色基因,他都能娓娓道來。

對於學科建設,他也始終強調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每個黨員都要實干。如果能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學科就帶起來了。”

束懷瑞總是說:“一個人要把自己的事業和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對自己從事的事業要有光榮感和責任感。”如今,這位年過九旬的“農民科學家”有了新目標——“鄉村振興的路上需要我,我還要把知識奉獻給國家和人民。”

(本報記者 秦偉利)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