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青山常在 初心不改(我是共產黨員)

本報記者  喬  棟
2021年08月08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張德順在護林途中。
  本報記者 喬 棟攝

74歲的共產黨員張德順穿一身迷彩服進了林間小屋。見來了客人,他下意識地掏出手套擦了擦手。

這是一雙護林人的手,歲月在上面刻滿皺紋,又磨出硬繭。山西霍州市后灣村周邊1600畝林地,張德順已經看護了10多年,現在他仍繼續義務看護。

默默守護

后灣山上這片林,除了張德順夫婦,平時少有人。盤山路陡不說,還全是土路。這路也隻有兩米寬,常年被三輪車壓得凹凸不平。

仔細看,這土路上每隔二三十米遠,就有3道從左到右的橫印,這是張德順用鐵鍬劃出來、用來分辨是否有車經過的標記。

護林這麼多年,張德順深愛著后灣山上的一草一木。

有一次,張德順在巡山時發現林區南邊溝裡的一片槐樹不翼而飛。“100多棵樹,一夜之間都沒了!”張德順頓時掉了淚。回過神后,他趕緊給鄉鎮和林業局打電話。那天之后,張德順在那塊林地周圍反復察看,終於在遠處一條溝裡找到了被砍掉的槐樹。原來,竟是林地的承包人劉某砍的。

經過張德順的努力,事情終於得到解決。

十多年如一日,張德順就這樣默默守護著這片林地。

辦件好事

霍州市位於汾渭平原收窄處,西邊的呂梁山和東邊的太岳山在此交會。

張德順所在的白龍鎮,位於西邊的山上,站在林中一個瞭望塔上便能遠遠看見。這個看著簡易的瞭望塔,凝聚了張德順的心血。之所以決心修塔,是因為“樹長得越來越高,漸漸地看不到遠處的林子了”。

“攢下錢買了4根木頭,在地上固定好。400塊錢租了個吊車吊起,再把樁一打,就穩穩的了。”往塔上爬時踩的階,張德順不含糊:“都說鬆木做的最結實,要是用個兩三年就壞了,還不如不建。”

最初的六七年,護林途中在山上休息,張德順總是圍著一棵樹轉。這棵兩米多高的鬆樹旁,就是他白天休憩歇腳的地方。“夏天時,靠著樹北邊乘涼﹔冬天時,對著南邊太陽取暖。”樹的周圍墊著一圈磚頭,那就是張德順的座位。

但還是有事情困擾著他。“夏天熱得不行,往樹邊一坐,蛇虫鼠蟻經常往身上湊,還得穿長褲長袖。”張德順決心蓋一間房子,“能方便周邊幾個護林員住,也能方便自己更好地護林。”

張德順跑到工地裡撿來了舊磚,借了個三輪車,其他護林員一塊兒幫忙把磚運上山。張德順自己動手,把水泥抹進舊磚的縫裡,房子順利建成。2018年房子建好后的中午,張德順在硬板床上枕著磚頭睡了個囫圇覺,覺得神清氣爽。

護林員的補貼,算下來每天10塊錢,后來漲到了12塊錢。附近有家廠子老板看中張德順的實誠,請他去看門,承諾一天給他50塊錢。但張德順不干:“我不覺得吃虧。我入了黨,護林護的是大家的利益,我想著為大家辦件好事。”

繼續巡山

透過剪影般的楊樹枝杈,十五的月亮被推上太岳山頭。

因為巡山護林,張德順養成了特別的作息習慣:晚上7點鐘睡,半夜12點醒﹔夜裡兩三點再睡,早上5點半起床。怕夜裡吵醒老伴,他細心地把炕頭的台燈用報紙包了起來,微弱的燈光從紙縫裡穿出。

張德順一貫細致認真。翻開這幾年的幾十本護林日志,更像是看一名優秀學生的作業:每頁紙都寫得密密麻麻,有的地方還用雙色筆加注說明。

現在,張德順每個月能領2000多元的養老金。他和老伴兒商量了一下:“每年多拿出1200元交黨費。”

年齡大了,張德順不再是護林員。“從去年6月份開始,我就不領護林員補貼了。”雖如此,但張德順上山依然很勤,義務巡山。他靠著一棵樹,指著眼前的一片林地說:“要說啥時候不干了,那得到干不動的時候。和這些樹做伴挺好!”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8日 04 版)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