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長征精神永不忘 紅色基因代代傳

2021年08月05日10:55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貴州是紅軍長征活動時間最長、活動范圍最廣的省份之一。中央紅軍轉戰貴州4個多月的時間,書寫了彪炳史冊、光耀千秋的偉大篇章。

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長征精神已經成為鼓舞和激勵貴州各族兒女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弘揚長征精神 堅定理想信念

“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在風雨如磐的長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激勵和指引著紅軍一路向前。

苟壩會議避免了中央紅軍可能遭受的一次重大損失。

遵義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

四渡赤水讓中央紅軍成功擺脫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硝煙散去,山河無恙,精神永存。

上世紀60年代,在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號召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援建大軍,懷揣著同一個理想信念奔赴貴州。50多年光陰飛逝,幾代三線人前赴后繼,一大批現代化工業企業在貴州崛起,成為支撐貴州后發趕超、同步小康的重要力量。

大力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全省人民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創造了跨越趕超的“黃金十年”,實現了亙古未有的“千年之變”。

如今的貴州,脫貧攻堅實現了歷史性全勝、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交通格局實現歷史性重塑、數字經濟實現歷史性突破、生態建設實現歷史性提升、人民生活實現歷史性改善、政治生態實現歷史性進步,全省上下團結和諧、風清氣正,書寫了貴州發展史上恢宏壯麗的華彩篇章。

凝聚磅礡力量 書寫奮進篇章

“海拔二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禿禿,地裡糧荒荒。”這句順口溜是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20世紀80年代的真實寫照。

如今的海雀村,萬畝林海隨山巒連綿起伏,青瓦白牆的新式民居錯落有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33元增加到2020年的16200元。

海雀村有今天的面貌,離不開各級黨組織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廣大黨員干部的接續奮斗。

長征路上,四渡赤水的高瞻遠矚、遵義會議的偉大轉折、巧渡金沙江的英勇無畏,無不詮釋著紅軍將士甘於奉獻、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著千千萬萬的貴州黨員干部在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中苦干實干、盡職盡責。

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他們奔赴深度貧困的大山深處,為撕掉貴州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立下汗馬功勞。

在疫情防控戰場上,他們同時間賽跑,與疫魔較量,每一次緊要關頭沖鋒在前,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筑起堅實屏障。

在抗災救災戰場上,他們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用汗水和熱血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帶領村民用36年修通一條水渠的老支書黃大發,立誓“海嘎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不下山”的駐村第一書記楊波,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的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副主任熊方,主動請纓馳援武漢抗疫的三穗縣人民醫院骨科護士長聶琴琴……他們用實干詮釋初心使命,用實績書寫責任擔當。

貴州廣大黨員干部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的精神頑強奮斗,讓長征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牢記初心使命 永葆為民情懷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憶往昔,紅軍在貴州打土豪、開倉放糧、救濟貧苦群眾,“毛主席送毛衣”“兩枚銅板”的故事穿透歷史,映照未來。

看今朝,貴州廣大黨員干部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省級層面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37項任務清單,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4月28日,全省新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在貴陽召開,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最能打仗的人”選派到鄉村振興一線。

已駐村5年的貴陽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四級警長龍萬鑫,再次背起行囊,加入新選派的鄉村振興駐村大軍。“長期駐村,我對農村有很深的感情,我還想多為他們做些實事。”龍萬鑫說。

今年5月,被選派到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卜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侯先平,短短2個多月就和群眾打成一片。“卜台村脫貧工作取得了勝利,但產業基礎還薄弱、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單一、生活富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都是我奮斗的方向。”侯先平說。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貴州廣大黨員干部傳承長征精神,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矢志不渝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在接續奮斗中永葆為民情懷。(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馬紅梅)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