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拼當發展的“開山斧” 做好群眾的“大管家”

——走近湖北省“全國優秀縣委書記”

2021年07月30日14:22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編者按

6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受表彰的全國103名優秀縣委書記,其中包括我省4名縣委書記:武漢市黃陂區委書記曾晟、保康縣委書記張世偉、興山縣委書記汪小波、赤壁市委原書記盛文軍。

郡縣治,天下安。作為“一線總指揮”,如何苦干實干,推動高質量發展,造福一方百姓?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分赴四地,對我省“全國優秀縣委書記”進行了採訪。

 

武漢市黃陂區委書記曾晟——

敢拼敢沖“擂書記”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鄧偉

“這份榮譽,是全區干部群眾一條心,一件接著一件干,一天接著一天拼出來的!”

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武漢市黃陂區委書記曾晟說起黃陂近年來的變化,如數家珍——

5年來,黃陂區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和全域旅游,成為全省縣域經濟GDP率先過千億元的縣(市區)﹔

近3年,黃陂區實施基礎設施、民生服務項目679個,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迎刃而解﹔

去年疫后,一批重大項目在黃陂區集中落地開工……

當地干部群眾紛紛說,黃陂區這幾年的蝶變提升,是這位“擂書記”帶動干部群眾以拼搏趕超的勁頭“擂”出來的。

認准的事盯住不放、一“擂”到底

曾晟2016年到黃陂區任職,先后擔任區長、區委書記。“擂書記”之名因何而來?當地群眾干部說,曾晟干事務實不折騰,對於認准的事盯住不放、一“擂”到底,三天兩頭調度督辦,容不得半點拖拉。

在曾晟看來,“擂”是“拼、搶、實”的狀態作風,緣於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發展路上,不能懈怠,不能停步!”曾晟組織全區上下找准發揮臨空優勢、用好人文生態資源發力點,拼搏趕超破局爭先。他沖在第一線,放心不下的事絕不過夜,慢不得的工作天天盯著“擂”。一些干部戲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擂書記’來電話”。

2018年以來,黃陂區經濟實力進入全省同類市區前列,2019年在全省縣域經濟中GDP率先突破千億元。

近3年,黃陂區新開工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88個、總投資2908億元。

不等不靠,拼出“雙勝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

曾晟擔任區戰時第一書記,組織區街兩級不等不靠,全力搶救生命、阻斷疫情。

疫情暴發初期,該區全面整合區街兩級醫療床位、征集轄區酒店床位,日夜搶建定點救治病房、方艙醫院,以最快速度實現確診及疑似病例應治盡治,密接人員、發熱病例隔離安置全覆蓋。

疫后重振,曾晟帶動全區爭分奪秒找項目、優服務、擴投資。

總投資700億元、布局全球最大室內冰雪運動休閑綜合體的武漢甘露山文旅城,總投資500億元、布局全球淨展面積最大會展中心的武漢天河會展城,定位千億產值規模的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定位“中國最大、世界一流”的武漢國際貿易城,都實現當年規劃招商、當年開工建設,連續刷新疫后重振項目引進落地“武漢速度”。

當年,黃陂區逆勢保住GDP、工業產值“雙千億”。

關乎民生,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

“關乎民生,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歷史遺留問題不能回避,必須集中攻堅。”曾晟始終旗幟鮮明。

黃陂區在武漢市城區農村面積最大、農村人口最多。曾晟踏遍全區88個重點貧困村,擂“兩不愁三保障”落實落細,擂民生及產業項目高效實施,推進脫貧攻堅融入整體鄉村振興。

2019年,該區提前一年完成脫貧目標任務,扶貧開發成效連續四年位列武漢各區第一。

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提標提速,“有一個景區叫黃陂” 全域旅游示范品牌叫響全國,30多萬群眾吃上“農旅飯”。

在快速發展進程中累積的拆遷逾期還建、老舊小區迎峰度夏停水停電,是該區群眾的“急難愁盼”民生問題。

通過三年集中攻堅,該區10145戶拆遷安置戶喜遷新居,逾期還建加快化解﹔每日新增供水能力24萬噸,改造老舊小區供水供電設施,8.2萬住戶迎峰度夏告別停水停電。

50公裡長的木蘭大道,以往路窄車堵,交通事故頻發,群眾反映強烈。2018年起,該區對此路實施高標准改造升級,沿線45個自然村灣、3000多家農戶、200多家小企業小商戶穩妥遷移安置。

如今,木蘭大道實現路景融合、路產融合,美麗村灣集鎮、美麗田園山水串聯成線,成為該區南北城鄉統籌發展主軸路、全域旅游景觀路、鄉村振興示范路。

襄陽市委常委、保康縣委書記張世偉——

帶著地圖暗訪聽民聲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馨 通訊員 都正陽 王章君

一雙“大腳板”,走遍全縣山山水水,走進千家萬戶﹔

一張“婆婆嘴”,對黨員干部常咬耳朵、勤扯袖子﹔

一副“寬肩膀”,躬身為人民,挑起“郡縣治”的責任擔當。

他就是襄陽市委常委、保康縣委書記張世偉。

深井取水解決5萬群眾吃水難

7月17日,赤日炎炎。保康縣馬良鎮趙家山村煙葉基地,綠浪翻滾。

剛結束中央黨校學習返回保康的張世偉,一大早就趕到這裡。

“長勢喜人,又是一個豐收年啊!”張世偉叮囑正在田間指導煙葉生產的技術人員要防病、防虫、防冰雹。

趙家山村,屬喀斯特地貌,祖祖輩輩靠天吃水,十年九旱。

2016年,時任縣長的張世偉負責聯系趙家山村。入村走訪時,看著農戶家中略顯渾濁的茶水,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經過多次深入調研和科學論証,張世偉引導趙家山村大膽嘗試打深井取水,歷經挫折艱辛、終獲成功。

在他的帶動下,全縣統籌資金2.9億元,又成功打深井9口,全部配套建設標准化水廠,徹底改變了喀斯特地貌區域5萬多群眾吃水難的歷史。

有了水,趙家山村迸發出勃勃生機,全村新發展500畝蔬菜、400畝煙葉、100畝軟籽石榴。

深井取水,變不可能為可能,讓張世偉更加堅定了帶領群眾擺脫貧困、奔向富裕的信心。

他用這種勁頭,帶頭跑項目爭資金,深入一線督進度、查質量,先后新建、改擴建農村公路1970公裡,實施危房改造5063戶,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2065戶。2019年4月,保康退出貧困縣。

昔日礦山變成美麗景區

保康是磷礦大縣,素有“中部磷都”之稱。

“對保康來說,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張世偉說。

在綠色礦山建設理念的推動下,堯治河、黃龍觀等一大批礦區開展廢棄礦山治理,建成了景色優美的旅游景區。

2016年,南方某企業准備在保康投資數十億元建磷礦產業加工園。面對送上門來的“大單”,張世偉卻斷然拒絕。

“綠色生態是保康的生命線,有污染的項目一個都不能要。”他說。

2016年以來,有45個項目因污染環境、高能耗被招商項目評審會否決。

“含綠量”明顯增加。保康初步形成“縣城+核心景區+風情小鎮+美麗鄉村”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楚國故裡·靈秀保康”生態旅游品牌逐步打響﹔“含金量”明顯提升,全縣廣泛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打造了一批有機農產品品牌。

2020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106元,比2013年增加5660元。

暗訪發現解決各類問題1230個

“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張世偉說。

為真實了解群眾訴求,在一線發現問題,在現場解決問題,張世偉把暗訪作為開展工作的重要抓手。

暗訪時,他必備三樣:全縣交通地圖、干糧和開水。

對交通地圖,張世偉解釋說,就是為了減少陪同,排除鎮、村干部的“干擾”。

曾經多少次,在深山老林中迷路。因為地圖標注的信息不完整,隻能一路打聽、一路摸索著前進。

張世偉走了很多偏僻的路,很多鮮為人知的路,由此也催生了全縣最完整、最准確的新交通地圖。

水、電、路、網通不通,村集體經濟強不強,支部書記和班子棒不棒……跟隨張世偉暗訪的縣委督查室主任龔光順,把發現的問題逐一記錄,經整理后發出督查清單,跟蹤督辦直至問題解決。

就這樣,暗訪記錄的本子,摞起來厚厚一沓。張世偉發現和解決各類問題1230個。

這麼做,不怕得罪人嗎?

張世偉說:“不得罪這些違紀違規、作風漂浮的干部,就要得罪人民群眾!”

宜昌市委常委、興山縣委書記汪小波——

扛重活 打硬仗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璐 通訊員 袁鬆鬆 鄒遠景 喬長嬌

興山變了!

變美麗了。旅居康養,旅游觀光,景色迷人。

變高效了。生態文旅,飛地經濟,蓬勃發展。

眼下,興山正著力建設昭君文化旅游目的地、大三峽大神農架生態旅游集散地、全省飛地經濟發展示范縣和山區生態經濟強縣。

“這些變化,令人振奮,更催人奮進。”7月9日,獲評“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宜昌市委常委、興山縣委書記汪小波說,要始終鑄牢忠誠品格,堅守人民情懷,主動干、系統干、高標准干、實打實干,讓興山每天不一樣。

發展文旅康養“打基礎、利長遠”

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如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打造全域旅游新引擎。”汪小波說。

但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投資大、見效慢,當時在縣裡存在很大爭議。

“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綠色發展理念,也是打基礎、利長遠的富民產業。”汪小波帶領縣委一班人,在總結歷屆縣委班子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保護與發展的雙贏之路。

謀定實干。8年來,汪小波不是在縣外爭取項目,就是在縣內調研督辦,公務車1年行駛裡程最少都有5萬公裡。

如今,興山縣鄉村振興示范區加快建設,四季生態休閑康養度假區建設正酣。高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昭君村5A級景區人氣爆棚,古昭南“大縣城”一體化發展正在推進。雲棲谷、仙溪灣、岩嶺大杉樹等一大批“鄉村振興點”成為“網紅打卡地”。

文旅融合換來真金白銀。“十三五”時期,該縣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0億元,全縣40%的人口吃上了旅游飯。

思想破冰,走出大山拓展飛地經濟

工業布局受限,興山如何發展?

2016年底,剛剛擔任縣委書記的汪小波一直努力思考。

“跳出興山,才能發展興山。”汪小波提出,通過縣外發展飛地工業支持縣內發展,為縣內生態保護提供休養生息的空間和財力保障,構建縣內縣外協同發展的布局。

借雞生蛋,投資在外,本地沒有顯績,怎麼辦?

剛開始,一些干部有很大顧慮。

汪小波從縣委班子開始,先在縣內統一思想。2016年底,將興山建設成“全省飛地經濟發展示范縣”寫進了縣黨代會報告。

同時,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2017年底宜昌市委市政府對飛地經濟出台實施意見。經過反復溝通協商,和“飛入地”黨委政府簽訂明確的飛地經濟合作協議,徹底消除大家的思想顧慮。

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

近年來,興山放開手腳干,在宜昌高新區、猇亭區、宜都市形成規劃總面積2萬畝、成員企業近30家、分享稅收40%的長江南北三大飛地工業園區。

2018年,興山飛地經濟分稅入庫首次破億,達1.54億元,並持續保持強勁態勢。今年有望突破2億元,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要立足崗位干實事,真正做到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考驗。”汪小波語氣堅定。

脫貧攻堅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盛夏時節,走進興山縣高橋鄉大槽村,一條蜿蜒寬闊的公路若隱若現,特色民居黃牆黛瓦,一派祥和安逸。

而在幾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光景。交通落后、產業零散,一直是省級貧困村。

“堅決不能讓一個貧困村、一個貧困戶掉隊!”汪小波多次前往該村,訪貧問計。

說干就干。

2017年,興山整合資金4000多萬元,建成40公裡生態旅游扶貧廊道,形成集紅色旅游、避暑休閑、農耕體驗於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集群。

沿線農戶紛紛辦起農家樂、民宿,818戶貧困戶告別貧困,走上富裕路。

眼下,興山正加大力度,促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有效銜接。

咸寧市委原常委、赤壁市委原書記盛文軍——

群眾的小事是干部的大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3年時間,赤壁市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從全省二類縣(市)第9位躍居第3位﹔開工建成項目663個﹔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於改善民生﹔獲國家級榮譽16項……

“赤壁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文化底蘊、資源稟賦,要無愧於53萬赤壁人民、無愧於腳下這片熱土!”7月12日,獲評“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時任咸寧市委常委、赤壁市委書記盛文軍說。

“晴天舍不得開會”“好天氣要到一線干事”。盛文軍是大家眼裡的“鄰裡書記”“實干書記”。工廠車間、田間地頭,他用腳印記錄為民情懷。

“不打招呼”走訪工業園

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

赤壁是傳統工業縣市,長期以來形成紡織服裝、機械制造、農產品加工等傳統支柱產業。

“要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上發力。”盛文軍說。

任赤壁市委書記近3年,盛文軍先后下基層調研700余次,提出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爭先進位,謀劃“1356”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

項目支撐,為經濟發展壯腰杆。

2020年7月,高新企業維達力實業有限公司將總部從深圳搬到赤壁,總投資追加至140億元,吸引18家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

“分公司變總部,這已說明一切。”維達力實業(赤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偉快人快語,在他眼中,盛文軍是一個“專家型”黨員干部,“他每天從園區用電量就能看出企業生產情況。”

“盛書記喜歡‘不打招呼’來園區走訪。”赤壁市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主任熊新年坦言,自己每天都要與園區企業溝通,及時落實反饋信息。

為增強地方經濟發展動力,盛文軍先后主導組建創新聚集區、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等,引進技術人才、專家教授300多人,為本土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大事管,小事管,當‘總管’”

“干部把群眾裝心裡,群眾就把共產黨裝心裡。”這是盛文軍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盛文軍大部分時間都在外走訪調研。他的手機號很多赤壁市民都知道,市民打電話、發短信,盛文軍都有求必應、熱心解答。

“大事管,小事管,當‘總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就要暢通群眾的訴求渠道,不能做聾子、瞎子。”盛文軍說。

盛文軍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雲上赤壁”APP的問政板塊。看到群眾反映的問題,他總是第一時間交辦。

位於赤壁市西北方向的赤壁鎮三國古戰場,通往市區的道路因常有運送砂石料的重型車輛通行,尾氣、噪音污染嚴重,附近居民信訪不斷。

居民潘師傅直接給盛文軍打電話投訴。盛文軍召集城投集團、交投集團,現場辦公,研究制定方案。

經重新規劃,另選一條道路,直接連到輪渡碼頭,既確保為對岸提供砂石料不受阻,又解決了困擾市民的問題。古戰場景區,順利被評為5A級景區。

以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華舟社區是老舊小區,以前設施破舊、環境差,群眾反映強烈。

“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滿意度,關鍵要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盛文軍說。

2020年開始,赤壁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和配套完善、構建城市“15分鐘生活圈”工作。

華舟社區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王婆婆工作室”,工作室面積不大,卻聚集著一批優秀黨員。正是有了黨員助力,南園小區改造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盛書記經常來小區看改造進度,下次來的時候又會問改到位沒,大家都認識他。”華舟社區南園小區的黨支部書記、81歲的“王婆婆”王德福說。

改造后的華舟社區,干淨整潔,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以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水平,以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赤壁深化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市建設,推進城市治理向小區延伸,“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小區“圓桌會”獲評湖北省優秀黨建案例。

(責編:王子鋒、閆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