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陝西省楊凌示范區:奮力推進“三區三高地”建設

2021年07月30日08:53 | 來源:陝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楊凌示范區:奮力推進“三區三高地”建設

■ 近5年新增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85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位居全省前列

■ 在18個省(區)布局建成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350個,科技示范推廣面積超1億畝,累計推廣效益1910億元,受益群眾達9000多萬人

■ 建成13個國際科研創新合作平台和8個國際合作園,農業援外技術培訓覆蓋110個國家,培訓國外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3000多人

7月29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邀請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黃思光,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董立民介紹楊凌示范區“學黨史開新局、奮力推進‘三區三高地’建設”有關情況。

著力推進區校一體融合發展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成立24年來,楊凌示范區始終著力推進區校一體融合發展,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黃思光介紹,近年來,楊凌示范區積極推進科教體制改革,加速聚集各類創新要素,出台加快人才引進10項政策措施,每年引進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100多人,駐區科教單位新增兩院院士3名,農業科教人才增加至7000多名。牽頭成立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全國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兩個“協同創新戰略聯盟”,組建了國家(楊凌)農業技術轉移中心、國家(楊凌)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近5年新增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85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位居全省前列。

楊凌示范區充分發揮體制優勢和大學科技優勢,探索形成了“農科教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新機制,區域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20多年來,楊凌示范區累計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62項,審定通過農作物新品種768個,小麥和玉米系列新品種在黃淮麥區累計推廣面積超過8億畝、增產215億公斤,形成了科技支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長效機制。“瑞陽”“瑞雪”等蘋果新品種,有望成為北方蘋果主產區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構建的土壤侵蝕調控技術體系,攻克了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這一世界難題,助推陝西綠色版圖向北推移400公裡,為國家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今年以來,楊凌示范區相繼成立了種業、果業、農業智能裝備、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4個農業產業創新中心,近期正在籌備建設秦創原農業板塊創新驅動平台,全力打造農業科技戰略力量,加快形成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的良好局面。

著力推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

示范推廣效應持續擴大

楊凌示范區始終著力推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堅持把作示范、送技術、搞培訓作為示范帶動旱區農業發展的主要途徑,示范推廣效應持續擴大。

黃思光說,多年來,楊凌示范區探索形成了大學試驗站、產業鏈、科技特派員、科技培訓、媒體、展會6種示范推廣模式。先后在全國18個省(區)布局建成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350個,其中絕大多數位於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科技示范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累計推廣效益1910億元,受益群眾達9000多萬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楊凌力量。

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已成功舉辦27屆,品牌價值達871.19億元,總成交額累計達1.2萬億元,參會參展累計達3300萬人次,已成為示范推廣農業高新科技的國際化大平台。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著力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壯大,建成了佔地100平方公裡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佔地500多畝的智慧農業示范園和總投資20億元的楊凌種子產業園,先正達、良科種業等國際國內知名種業企業入區發展。目前,楊凌種子年交易額約8億元。

楊凌示范區還全面實施主導產業升級、工業園區騰飛、百億產業鏈培育、小巨人成長四大工程,培育形成生物醫藥、農產品深加工等三大主導產業集群。

著力推進農業全方位開放

國際交流合作影響廣泛

黃思光說,多年來,楊凌示范區始終把加強農業國際交流合作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有效方式。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倡議的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在楊凌揭牌。圍繞“交流、培訓、示范”核心功能,楊凌示范區啟動了4個方面12項重點項目,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上合組織國家區域農業合作網、國際合作多語種翻譯服務中心建成運行,創建上合組織農業技術實訓基地16個,開展上合組織國家遠程農業技術教育培訓12期。目前,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建設,已經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集體行動,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戰略和推動我國農業對外開放方面作出了新的貢獻。

楊凌堅持高水平推進楊凌自貿片區建設。以建設農業特色鮮明的一流自貿區為目標,楊凌示范區培育創新制度案例60個,其中26個獲國家和省上表彰。目前,楊凌綜合保稅區成為全國唯一農業特色綜保區。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更加廣泛地開展農業國際交流合作,建成13個國際科研創新合作平台和8個國際合作園,農業援外技術培訓覆蓋110個國家,培訓國外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3000多人。組建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與世界糧農組織、聯合國環境保護署等國際組織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展望未來,到“十四五”末,楊凌示范區將成為搶佔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制高點的排頭兵、科技創新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引領者、旱區農業科技創新的示范特區,為推動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 李宛嶸

(責編:張雋、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