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希聖:面壁終破壁 弄敵股掌間
曾希聖(資料圖片)
【名片】
曾希聖(1904-1968),湖南資興人,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參加過北伐戰爭,后赴蘇聯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河南、山東從事秘密工作和兵運活動。先后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秘書長、中共中央軍委諜報科科長、紅軍總司令部偵察科長、中共中央軍委二局(情報局)局長等職。參加過長征,是紅軍“破譯三杰”之一,獲二等“紅星獎章”。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等職。
他是我軍情報工作的“創業人”,不修邊幅,人稱“胡子局長”。他不走尋常路,“讀天書”“發假電”“搞玻璃杯”,屢屢破獲國民黨重要軍事情報,立下大功、奇功。他就是曾任中央軍委二局局長的曾希聖。
三人組“家庭”,宅男搞情報
1927年,國民黨反共反革命潮流愈演愈烈,黨的武裝斗爭和公開戰線急需地下斗爭、隱蔽戰線配合。當時,曾希聖擔任國民黨軍隊的中層軍官,且已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湖北省委軍事部決定曾希聖留在唐生智第8軍,除爭取官兵革命外,還承擔情報、交通、購買槍支彈藥三項特殊工作。但還未打開兵運局面,他便被迫離開軍隊,直到1930年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諜報科科長。
為了搞情報工作,曾希聖和黨內交通員黃杰及老同志何叔衡組建了新的“家庭”:何老與黃杰為父女關系,曾希聖作為黃杰的小叔子客居黃杰“娘家”的后廂房。
1930年前后,國民黨當局對軍事新聞管制不嚴,報紙時常透露出一些軍事動態。曾希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綜合各報紙情報,分析敵軍重大軍事動態,有時也整理各地報來或內線提供的密寫的文字報告、電報。靠著“剪刀+漿糊”,曾希聖弄清了國民黨軍隊對紅軍3次“圍剿”的計劃,使我黨我軍減少了人員傷亡與損失。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后,曾希聖轉戰中央蘇區工作。
為了加強情報部門建設,中央軍委將原通信部門的無線電總隊偵察台與原紅一方面軍參謀部諜報科組建為總參謀部偵察科。曾希聖一到蘇區,便被任命為偵察科負責人,后偵察科改為情報局(即二局)。此后7年,曾希聖一直擔任二局局長,領導建立了以無線電偵察為主的紅軍情報工作,成為中國軍事無線電密碼破譯的第一代專家。
我破敵一千,敵破我為零
周恩來說,曾希聖是我軍情報工作“創業的人”。但創業十分艱難。曾希聖第一次領導二局參與贛州戰役,諜報偵察失效,無線電偵察台“失聰”,令他刻骨銘心。
冥思苦想中,曾希聖想起他在國民黨劉珍年部做兵運時,曾聽報務員說過,軍用密碼電報是可以破譯的。他立即將這個“以破譯密碼獲取敵軍戰役情報”的想法報告總參謀部部長葉劍英,並得到朱德、周恩來的支持。但破譯談何容易?國民黨軍隊內使用不同版本的密碼,連他們自己翻譯都十分費勁,何況是破譯。所以,葉劍英把密電比作“天書”,稱曾希聖是在“讀天書”。
沒有任何退路可言。曾希聖堅持“兩條腿”走路,親自帶頭破譯攻堅:一方面布置抄收敵台密電,收集繳獲的敵人密碼本和電報底稿,適時比對分析研判﹔另一方面向加入紅軍的原國民黨軍電台人員學習了解。他還多次向黨的無線電通信創始人周恩來請教編碼的規律,常常在屋子裡“坐冷板凳”,惡補破譯必備的基礎知識,把突破口對准了在江西“圍剿”的國民黨軍隊使用的最新秘本——“展密”。
機會來了!1932年8月,宜黃戰斗打響后,我軍繳獲了兩大箱敵軍文書,曾希聖從中查閱到了國民黨第9路軍孫連仲發給所部的一份譯出30多個字的密電。以此為線索,他布置電台重點抄收孫連仲部往來電報,並用已知密碼對其進行反復猜譯,從而譯出了全部密電,“展密”就此到手,周恩來當即嘉獎。
“展密”破譯后,彭德懷將聽力敏銳、記憶力超強的曹祥仁和優秀報務員鄒畢兆調到二局。至此,紅軍“破譯三杰”聚首,破譯行動組如虎添翼,進入“開挂模式”。“特別本”“猛密”以及第四次反“圍剿”期間的“千密”“清密”等多種密碼都被准確破譯,甚至連國民黨第10師師長李默庵用密碼電報發給老婆的詩也被破譯出來。1936年12月,周恩來在西安見到李默庵時隨口說出的詩句,讓李默庵大驚失色,震驚於紅軍無線電偵察的能力。
日復一日,晝夜不停地戰斗,曾希聖不修邊幅、不講穿戴,每天兩餐隻有鹽水煮竹筍。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二局的體制確立,跟蹤破譯能力形成,所有偵收范圍內的敵軍密碼本都被破密。從1932年10月至1937年底,二局共破譯蔣介石中央軍和地方軍的各種密電達1050個,而敵軍破譯紅軍密電是0。紅軍建軍六周年之際,曾希聖被朱德、周恩來聯名提議,授予二等紅星獎章。
“假電”發敵軍,紅軍過烏江
在反無線電偵察上,曾希聖也下了功夫。他建立嚴格的保密制度,並提高紅軍密碼的反破譯難度。國民黨軍隊為了破譯紅軍的密電,建立了龐大的無線電偵察部門,購置了當時最先進的設備,雇佣了外國專家當顧問,但始終沒能破解紅軍的密碼。
紅軍長征后,為了不間斷掌握敵人動態,緊跟總部不掉隊,曾希聖採取循環“接力賽”的方式,將偵收人員與裝備器械分兩個組,前組先走一段后停下來開機接替偵收,后組交班后往前趕路又停下來接替前組。在翻越老山界這段懸崖上的艱難小道時,他親自護衛隊伍,在半山腰組織開機,時刻不停實施對敵偵察。
四渡赤水后,紅軍前后面臨著敵人阻截的險境。危急時刻,曾希聖提出利用我掌握敵之密碼和電文格式,冒充在貴陽的蔣介石給吳奇偉、周渾元發電使其調離的計策,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認可。利用蔣介石經常朝令夕改、越級指揮的行事風格,曾希聖遂擬定電文,以蔣介石名義分別給吳、周兩部發電,命其向泮水、新場、三重堰前進,紅軍因之乘隙順利南渡烏江,進逼貴陽。
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一面急令吳奇偉、周渾元等縱隊趕往貴陽保駕,一面做好逃跑准備。因蔣介石的“救駕令”與我軍發出的“假電令”行動方向基本一致,故吳、周始終沒有發現其中“玄機”,蔣介石自己也不知道。直到1967年曾任二局副局長的宋裕和看望曾希聖時,才對其夫人說起曾希聖為紅軍順利南渡烏江立下的這一奇功。
主要參考文獻:
《曾希聖傳》 中共黨史出版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