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焦裕祿在洛礦

賈關青 蔡相龍
2021年06月11日08:24 |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小字號
原標題:焦裕祿在洛礦

  在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洛陽礦山機器廠(簡稱“洛礦”)內,焦裕祿大道西側的人行道上,陳列著一台63年前由焦裕祿主持制造的全國第一台直徑2.5米雙筒卷揚機。日升月落,寒來暑往,它靜靜地屹立在那裡,向人們訴說著一段令人難忘的歲月。

  初到洛礦

  1953年,國家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當時,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有6個在洛陽立項開工,其中就包括洛陽礦山機器廠。同年6月,31歲的焦裕祿響應黨的號召,懷著滿腔激情,抱著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理想來到正在籌建中的洛礦。一辦完報到手續,他就急切地對負責人事工作的同志表示,自己的身子骨很結實,經得起摔打,請趕快分配活兒。

  工廠建立在離老城幾十裡路的澗西,當時,收集資料、修路架橋、營造廠房等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大家立志要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美的圖畫”,但有些剛從農業戰線轉到工業戰線的同志,一時不適應,產生了畏難情緒,焦裕祿便編了段“順口溜”鼓勵大家:“大老粗,不要怕,干工作,學文化,螞蟻能啃大骨頭,咱遇座大山也搬走它!”

  廠裡提出,當務之急是要修一條從車站到廠區的公路。焦裕祿主動承擔了這個緊急任務,廠裡隻給了他半年時間,領到任務后,焦裕祿就和工人們一起風餐露宿在筑路工地上。由於臨時搭建的工棚少,焦裕祿白天忙著在工地跑來跑去,晚上將工棚留給工人住,他提出干部在露天睡覺,自己帶頭把鋪蓋搬到野外,並風趣地表示,天作房地作床,這麼大的屋子,這麼大的床,往哪找啊!

  1954年夏天,澗河水猛漲,當洶涌奔流的洪水危及工人們在澗河上臨時搭建的木橋時,焦裕祿第一個跳入湍急的洪水中,經過奮戰,終於保住了木橋,而焦裕祿的雙腿受傷,鮮血直流,但他卻顧不上自己,還忙著給工人們送飯。大家的干勁都很大,最終僅用三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任務。看著一輛輛裝滿材料的汽車飛馳而過,大家都很開心,而焦裕祿又期待著新的任務。

  刻苦學習

  1954年8月,為了培養技術骨干,洛礦選派了焦裕祿等5人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正當他們經過努力,終於通過考試,准備迎接大學本科班學習的時候,洛礦提前投產,急需管理干部,組織決定,讓他們終止學習,轉到大連起重機器廠實習。

  1955年3月,焦裕祿來到大連起重機器廠后,被分配到二金工車間擔任實習副主任。一到大連,他就迫不及待地問起重機器廠的老同志,學會工廠中的管理業務需要多長時間。在得到一兩年時間才能入門的回答后,焦裕祿知道自己等不起,洛礦也等不起。他開始爭分奪秒地邊工作邊學習。上班時間,他向工人學專業技術,向計劃員學計劃安排﹔下班時間,他就下苦功研讀《工廠管理基礎知識》等書籍。經過半年時間的刻苦學習,焦裕祿不僅掌握了別人需要一兩年才能掌握的知識,還能夠精准編制車間生產計劃,大家都夸贊他是“最棒的車間主任”。

  繁忙的工作之余,焦裕祿還勤於思考、筆耕不輟,不僅連續在廠報發表了《對工段長工作方法的幾點體會》等文章,還為車間基層干部總結了“十條工作經驗”:一要依靠群眾﹔二要發揚民主﹔三要經常總結工作﹔四要學習政治﹔五要利用積極分子做工作﹔六要了解群眾思想,關心群眾生活﹔七要依靠黨的領導﹔八要搞好團結﹔九要學習黨的政策﹔十要主動向上級匯報工作。

  實習即將結束時,大連起重機器廠提出想把焦裕祿留下來,他沒有接受,因為洛礦更需要他。

  建功立業

  1956年12月,焦裕祿結束了在大連的實習生活,回到了洛礦,被廠黨委任命為一金工車間主任,沒日沒夜地投身於洛礦的建設中。他帶領大家沖鋒在前、迎難而上,像鐵人一樣不知疲倦,同事看他兩眼熬得血紅,整張臉又黃又瘦,勸他注意身體,焦裕祿用一貫樂觀的心態說:“沒事,人瘦點好,干活方便。”

  1958年春,廠黨委決定,由焦裕祿所在的車間承擔試制新中國第一台直徑2.5米雙筒卷揚機的任務,卷揚機在礦山、碼頭、水利設施等主要用於物料的提升與平移。為縮短工期,焦裕祿採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把整台蘇聯機器上的上千個零件全部拆解下來,一件一件熟悉。

  那段時間,焦裕祿以廠為家,吃住在車間,晚上他就把車間裝箱板釘成的長條板凳當床,蓋上棉衣瞇一會兒,到了四五點鐘又開始新一天的工作。有一次,卷揚機的整鑄齒輪加工過不了關,他兩天兩夜守在滾齒機旁,細心計算裝卡方法、滾齒周期、吃刀數量、輔助時間,和工人一起研究改進工藝。由於長時間超負荷工作,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和肝炎,疼痛起來有時候連腰都伸不直,實在扛不住了,就吃一片蘇打片,用筷子頂著肝部,緩解一下。大伙兒心疼他,勸他回去休息一會兒,焦裕祿都拒絕了。

  就這樣,在焦裕祿的領導下,一金工車間克服了設備不全、原材料和零部件奇缺等重重困難,僅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就成功完成了研制任務,不僅填補了我國礦山機械生產史上的一項空白,還緩解了我國礦山採掘提升礦石和煤炭作業的燃眉之急。

  這台卷揚機僅重量就達108噸,同年8月,分配給河南義馬觀音堂煤礦后,使該礦的提升能力較過去翻了一倍。這台額定使用年限20年的機器,一直堅持服役了49年,表現出良好的安全和使用性能。直到2015年,為了更好地傳承與弘揚焦裕祿精神,中信重工(洛陽礦山機器廠后轉為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把這台見証了國家工業發展進程、凝結了焦裕祿心血的卷揚機迎回來,放置在廠區。

  1959年1月,焦裕祿由於出色的表現,被廠黨委任命為生產調度科科長,5月又當選為廠黨委委員。1962年,他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重新回到農業戰線任職,從此告別了9年的工業歲月,開始了他人生又一段新的征程。(賈關青 蔡相龍)

(責編:曹淼、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