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處紅色遺存賡續紅色傳承
湖北武漢:用好用活紅色資源 抓好黨史學習教育
編者按:武漢是一座擁有豐富紅色資源和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曾是中國大革命的中心和抗日戰爭初期全國抗日運動的中心,這裡召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中共五大、八七會議,也是黨帶領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決戰決勝之地。黨在武漢的奮斗歷史是整個中共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奮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
武漢市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積極創新方式方法,突出青少年群體,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武漢市紅色旅游地圖。
武漢市武昌區紅色巴士一日游。
設計紅色線路,追尋黨史足跡。武漢市積極整合全市145處重要紅色資源,圍繞“英雄城市紅色傳承”,發布《武漢紅色旅游手繪地圖》,設計推出“偉人足跡”“紅色經典”“紅色寶藏”“建軍策源”“革命烽火”“紅色英烈”6條紅色旅游經典線路。開通3條覆蓋全市的紅色旅游公交專線,市民乘坐紅色公交,開啟紅色之旅,重溫紅色記憶,汲取精神力量。江岸區開展紅色足跡尋訪活動,整合所轄35處紅色點位,打造移動黨史館,讓黨員群眾在尋訪中感受初心使命。武昌區打造紅色文化生態圈,開展紅色巴士一日游活動。東湖風景區將東湖毛澤東故居、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東湖新城社區串聯起來,設計東湖紅色旅游線路,讓群眾在游覽中感受城市發展、感悟使命擔當。
武漢革命博物館在嗶哩嗶哩網站開設“雲游國寶”專欄。
長江日報開設的“讓紅色文物活起來”專欄。
挖掘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武漢市積極探索創新,深入挖掘在漢館藏國家級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在長江日報、武漢廣播電視台開設“紅色基因永傳承·讓紅色文物活起來”專欄,用“周恩來的舊圍巾”“陳潭秋用過的茶壺”等文物見証了中共領導人在漢領導開展革命工作、動員人民群眾參加革命的崢嶸歲月。每件紅色文物都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給市民群眾思想的啟迪、精神的感召。武漢革命博物館依托互聯網,創新傳播方式,在嗶哩嗶哩網開設“雲講國寶”專欄,由國寶講述人以短視頻形式講述文物及其背后的歷史,讓紅色文化無形中浸潤年輕觀眾的心田。開展“百年征程憶初心——武漢紅色故事匯系列活動”,組織專業講解員、講解愛好者和大中小學生參賽,打造傳播革命文化人才隊伍,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折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和豐功偉績。舉辦“閃亮的坐標”武漢紅色文化競賽,引導廣大市民群眾尋找英雄之城的地理坐標、文化坐標和精神坐標,通過知識競賽、電視展演、專家解讀等多種形式,讓廣大市民走進紅色場館、感受紅色歷史、追尋紅色人物、誦讀紅色詩詞,展現英雄城市蘊藏的英雄氣質。
武漢市江夏區開展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賦能紅色教育,創新思政課堂。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思政課為抓手,持續擦亮“同上一堂思政課”工作品牌,建好用好思政課骨干教師隊伍和校外專兼職輔導員教師隊伍,把黨史教育納入學校思想政治課重要內容,邀請黨史專家學者走進校園,面對面開展宣講,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推進黨史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依托全市紅色資源,實施“紅色基因工程”,出版武漢紅色文化地方教材,發布武漢校園紅色教育資源圖譜,開展思政課教案評比、組織紅色研學等,在青少年學生心中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立志聽黨話、跟黨走。青山區邀請航天專家走進校園講述新中國創造航天奇跡的故事,將復興夢和強國夢織入學生的未來。洪山區為每位學生贈送“紅船”船票,即中國共產黨百年大事記手掌書。江夏區在思政課上通過讀書分享、情景劇演繹的形式,引導學生尋找百年前的“紅船”,潤物無聲地將敬黨愛黨的種子根植於學生心田。
筑牢紅色陣地,傳承紅色基因。武漢市全方位打造特色鮮明、主題突出、功能完善的黨史黨性教育陣地,統籌構建集教學、觀摩、體驗為一體的紅色教育體系。持續對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陳列進行提升改造,進一步提升紅色陣地展示水平。堅持規劃引領,結合城區改造,推進歷史風貌街區建設。江岸區升級改造黎黃陂路街頭博物館,形成以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為中心的1平方公裡紅色場館群,鼓勵市民游客在重點紅色場館打卡,進一步提升市民群眾觀展體驗,提升城市認同感。利用互聯網強大力量,通過短視頻、VR、AR手段,開設“雲展館”,讓黨員干部足不出戶可觀展。充分用好紅色陣地資源,開展各類黨史教育展覽。策劃推出《中共中央駐地(1921-1949)聯展》《英雄武漢·百年榮光——武漢百年黨史主題展覽》《江城印象——慶祝建黨100周年武漢城市記憶主題展》等一批紅色精品展覽。舉辦《英雄戰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保衛戰專題展陳》,為全市黨員干部強化黨史學習和筑牢黨性根基提供了全新的“紅色熔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汲取精神力量、強化使命擔當、不斷砥礪奮進。(武漢市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